期刊简介

               本刊由河南中医学院主办,定位于科技期刊学术类,以探讨中医药基本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进展有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各学科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展示河南中医学院学术发展风貌为己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医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41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医学报杂志2005年第4期文章
  • HIV感染发病学的新概念

    AIDS的发病学目前仍在探索中.研究表明AIDS的发展取决于病毒和宿主的相互作用.AIDS的进程,也就是免疫缺陷的进程,将决定于CD4+T细胞的绝对数目减少的速率,而后者取决于病毒存在的数量和持续时间、CD4+T细胞的死亡易感性以及CD4+T细胞的补充速率等因素.AIDS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HIV对宿主免疫系统的不断破坏和宿主的免疫应答失去清除感染的HIV的动力学过程.......

    作者:曾耀英 刊期: 2005- 04

  • 艾灸治疗艾滋病腹泻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治疗艾滋病腹泻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黄连素片加糖盐水补液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临床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临床有效率为80%,疗效结果比较,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且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郭燕;钱宝延 刊期: 2005- 04

  • 对中医药论文摘要的英译管见

    中医学术论文翻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中医药的对外交流.结合中医药翻译实践,从翻译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药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中医论文摘要的翻译要准确、精炼,符合规范要求.......

    作者:朱剑飞 刊期: 2005- 04

  • 中医类专业西医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医院校中医类专业中,西医诊断学是其主干课之一,在中医院校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与计划,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中医人才,需要认真研究,不断探索.......

    作者:卢依平 刊期: 2005- 04

  • 中医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干预的研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因与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病原微生物,气滞血瘀等有关,炎症反应是ACS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有抗炎作用的清热解毒是中药对冠状动脉综合征炎症反应有一定的干预作用,起到稳定斑块和减少内皮损伤、改善临床症状作用.......

    作者:钱卫东 刊期: 2005- 04

  • 桂枝茯苓丸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桂枝茯苓丸出自张仲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组成.用于治疗妇人慢性盆腔炎[1]、子宫肌瘤[2]、卵巢囊肿[3~4]、慢性肾炎[5]、月经不调及不孕症[6~7]等.但近年来,临床报道桂枝茯苓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亦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查阅分析近二十年文献资料,就桂枝茯苓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赵江红;苍海;李静琼 刊期: 2005- 04

  • 葛根异黄酮防治中老年妇女疾病研究进展

    葛根异黄酮是葛根含有的具有中老年妇女保健作用的植物雌激素,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本文综述了葛根异黄酮在防治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肿瘤,美容养颜抗衰老等中老年妇女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郑皓;赵冉;王晓静;刘莉丽 刊期: 2005- 04

  • 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笔者宗先父洪涛先生治不育症的经验,以五子衍宗丸为主方辨证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钰琳 刊期: 2005- 04

  • 三仁汤临床运用经验

    三仁汤来源于吴瑭,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苡仁、半夏组成,原为治疗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湿温初起而设.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脾气;生苡仁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健脾,可以疏导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去;配伍滑石之甘淡性寒,利湿清热而解暑;通草、竹叶甘寒淡渗,以助清利湿热之功;半夏、厚朴辛苦性温,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既助行气化湿......

    作者:闫永彬 刊期: 2005- 04

  • 浅析皮肤病从血热论治

    血热病多由邪热入于血分,如外感温热病邪入于血分或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所致.另外,若因情志郁结,五志过极,郁久化热伤及血分,亦可导致血热病变.由于热在血分,迫血妄行,或使血行壅聚,伤阴耗液,表现为热盛动血或局部血行壅滞,血热之邪蕴郁肌肤,不得外泄,熏蒸为患,泛于肌表而发为皮肤病.......

    作者:罗小军;王桂平 刊期: 200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