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河南中医学院主办,定位于科技期刊学术类,以探讨中医药基本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进展有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各学科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展示河南中医学院学术发展风貌为己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医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41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医学报杂志2005年第6期文章
  • 中医文摘翻译规律探析

    在中医药日常翻译工作中,发现许多译者对文摘的翻译缺乏认识,因而译出的文章离要求较远.本文拟就中医文摘翻译中规律性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 刊期: 2005- 06

  •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述评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对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此研究已成为当今的医学热点,由初的糖尿病领域扩展到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更广阔的领域,但无疑,2型糖尿病是IR具相关性疾病.Haffner等[1]采用改良FSIGT微小模型法测定4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提示,IR者占92%.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IR的研究近几年有长足的进......

    作者: 刊期: 2005- 06

  • 地黄研究进展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glutinosaLibosch.的块根,始载于,列为上品,为常用中药之一.地黄临床入药分为:鲜地黄、干地黄、熟地黄、生地黄炭、熟地黄炭等.地黄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加工后,其性味、功效亦发生相应的改变.鲜地黄性寒、味甘苦,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主.鲜地黄经产地加工焙干后名干地黄或生地黄,其性寒、味甘,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为主.干地黄经蒸制后名熟地黄,其性由寒转温......

    作者: 刊期: 2005- 06

  •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DM)是当今世界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N)是DM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占DN的大多数,其发病率在有症状者可达(50~70%)[1],甚至更高.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可以出现在糖尿病症状之前而易被忽视,严重者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原因[2~3].其治疗的困难性以及晚期不可逆性,给患者带来极大......

    作者: 刊期: 2005- 06

  • 川芎茶调散临床应用分析

    川芎茶调散出自,为治风邪头痛而设,功效为疏风止痛,处方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防风、细辛、薄荷、甘草组成.笔者根据本方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荨麻疹、鼻窦炎、急性肾炎,每获良效,现举例分析之.......

    作者: 刊期: 2005- 06

  • 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肾病综合征为一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程绵长,证候错杂,深为医患双方所虑.笔者在临床诊治中略有体会,试作探讨于下.......

    作者: 刊期: 2005- 06

  • 肺痿概念及证治源流

    肺痿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书中对肺痿的成因、主症、鉴别诊断、证治等均做了论述,后世医家多在基础上研究本病.延至现代,肺痿病名概念与古代已有所不同,但历来属难治病,笔者试通过研读、等中医经典及晋代至唐代的有关文献,对肺痿的概念及证治源流进行整理,希望能对中医肺痿病的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 刊期: 2005- 06

  • 黄芩的炮制沿革及研究

    从文献学角度论述了黄芩炮制加工方法的历史沿革和黄芩炮制工艺的现代研究,并对黄芩现代炮制问题进行探讨,为黄芩炮制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 刊期: 2005- 06

  • 吴其浚及其《植物名实图考》对植物学的贡献

    清代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吴其浚,视研究植物学和药物学为自己终生之抱负,亲自到各地搜集资料,博览群书参阅八百余种古代文献,对植物进行详细考察.所撰等著作绘图精良逼真,对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考订详细,国内外多次出版,广为收藏.目前,植物学中文名中,约有10个科和55个属均沿用该书选载之名.......

    作者: 刊期: 20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