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河南中医学院主办,定位于科技期刊学术类,以探讨中医药基本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进展有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各学科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展示河南中医学院学术发展风貌为己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医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41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医学报杂志2006年第1期文章
  • 消瘤颗粒对性激素造模大鼠子宫肌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消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给大鼠注射已烯雌酚注射液造模,对造模大鼠分别给予消瘤颗粒和桂枝茯苓胶囊,测定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药组的雌二醇(E2)、孕激素(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解剖模型大鼠,采用微标尺在显微镜下直接测量其子宫平滑肌的厚度.结果:消瘤颗粒有拮抗雌激素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并可抑制子宫平滑肌的增生.结论:消瘤颗粒具有预防和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

    作者:李翠萍;黄霞;郭敏 刊期: 2006- 01

  • 佛教医学说略

    佛教源于古印度,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佛教对医学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借医弘佛,形成了有其特色的佛教医学.目前学术界对佛教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佛教经典中的医学资料和医学思想的探析.从各研究者对佛教医学的定义、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医用咒语、养生保健等方面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以期对佛教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曹秀伟 刊期: 2006- 01

  • 双黄连粉针剂体外抗HIV-1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在体外是否有抗HIV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染料CalcienAM标记HIV感染的慢性H9细胞(H9/HIV-1ⅢB)与不同稀释浓度的双黄连粉针剂作用后,与靶细胞MT-2细胞混合培养,观察MT-2和H9/HIV-1ⅢB融合细胞的变化;MTT法检测双黄连对HIV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HIV-1P24抗原试剂盒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P24抗原含量的变化.结果:双......

    作者:曾祥凤;曾耀英;李海仙;林长乐;李莉平 刊期: 2006- 01

  • 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的相关文献分析

    探讨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为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奠定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1986~2005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129篇,从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药治疗(以方测证)进行研究.结论:艾滋病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脾气虚、脾肾两虚、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6种证型.......

    作者:谢世平;潘万旗;梁慕华 刊期: 2006- 01

  • 艾条灸治疗艾滋病腹泻症50例

    腹泻症在艾滋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临床表现为腹泻便溏,脘闷食少,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或间歇发作,迁延不愈,达数月或数年,日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形体枯萎,甚则形成恶液质状态以致死亡.笔者运用中医艾灸法治疗艾滋病人腹泻症[1],见效快,疗效持久,经济方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定;黄国恩;翟靖崎;周立华 刊期: 2006- 01

  • 艾滋病流行态势与预防现状分析

    从艾滋病流行态势的趋向,提出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健康教育、哨点监测、宽容策略、加强计划生育等.......

    作者:施学忠;王文华;谢婧;杨永利 刊期: 2006- 01

  • 艾滋病科研设计中几个关键性问题的处理

    对艾滋病科研设计中存在的病人依从性问题,安慰剂的使用问题,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问题,伦理学问题以及统计学处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和解决办法.......

    作者:彭勃;王丹妮;李华伟;刘学伟 刊期: 2006- 01

  • 高校终身体育模式初步探讨

    学校体育教育一直以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这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发展的要求.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沿袭了几十年的学校体育教育体制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有很大程度是被动适应,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得不到发挥.多数人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没有形成,一旦体育课结业则与体育之缘也宣告结束.......

    作者:郭科伟 刊期: 2006- 01

  • 对公共英语课程听说能力现状的分析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高校在部分课程上较早地实行了学分制,199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又率先全面实行了学分制,从而推动了我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英语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亦在其列.......

    作者:穆海博 刊期: 2006- 01

  • 以问题为中心学习PBL课程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中药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中药学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授课形式单调,老师讲课满堂灌,学生完全被动学习,再加上各种药物体例的重复,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问题既困扰着老师也困扰着学生.中药学教学改革如何走出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是广大师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贾玉梅;崔瑛 刊期: 200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