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河南中医学院主办,定位于科技期刊学术类,以探讨中医药基本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进展有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各学科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展示河南中医学院学术发展风貌为己任。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医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41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医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中医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期刊收录: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医学报杂志2017年第11期文章
  • 养阴镇心丸治疗失眠的急性毒性及药效研究

    目的:通过养阴镇心丸制剂工艺、急性毒性和药效学的研究,为开发新药奠定基础.方法:对养阴镇心丸处方进行初步的制备工艺研究,并通过半数致死量评价其急性毒性;通过养阴镇心丸对阴虚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的影响、对戊四唑所致阴虚小鼠惊厥的影响、对阴虚小鼠脑内褪黑素含量的影响进行综合的药效学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76.3486g·kg-1,为人的临床给药剂量(0.5g·kg-1)的353倍.测......

    作者:裴莉昕;纪宝玉;崔瑛 刊期: 2017- 11

  • 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大鼠血管生成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组各10只.模型对照组以及针刺组给予Bannister's颈动脉引流法以建立大鼠脑缺血的动物模型.针刺组造模7d后,在大鼠保持清醒的状况下,固定于自制鼠架上,予以百会穴平刺2mm,捻转1min增强针感,留针20min;水沟穴点刺1mm,捻转1min增强针感,不留针;......

    作者:姜杨阳;穆晓红 刊期: 2017- 11

  • 原花青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IRI模型组、PC80mg·kg-1、PC160mg·kg-1组.首先用不同剂量的PC对大鼠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Langendorff灌流技术制备心肌IRI模型......

    作者:张琳;程亮星;陈文超 刊期: 2017- 11

  • 补肾健脾固冲方对未成年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固冲方对未成年雌性大鼠子宫内膜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用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已烯雌酚组、补肾健脾固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己烯雌酚组给予已烯雌酚0.067mg·kg-1,补肾健脾固冲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30g·kg-1、15g·kg-1、7.5g·kg-1(以生药量计).各组每日灌胃给药1......

    作者:张雪侠;王晓丽;梁瑞峰;张爱华;王希浩;刘方洲 刊期: 2017- 11

  • 养心2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心2号方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cardiacfailure,CHF)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心力衰竭模......

    作者:唐利萍;何一婷;张斌霞 刊期: 2017- 11

  • 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的顺风车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制其有效成分等棘手问题.中药药效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中药药效的评价强调人或者实验动物对药物干预体系的整体作用.而代谢组学是寻找代谢产物的终端性信息......

    作者:李学林;张帆;刘瑞新;高晓洁;桂新景;康冰亚;张璐;施钧瀚 刊期: 2017- 11

  • 宫内感染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机制研究

    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胶质细胞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因素、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组障碍、内源性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主要病机,因此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作者:宋淑芬;马丙祥 刊期: 2017- 11

  • 龚廷贤“王道”医学思想探析

    龚廷贤医学思想的形成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认为“仁”即“王道”,主张“王道”行医,精勤不倦,博施济众;推崇“王道”医方,如六味地黄丸、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避免使用猛烈峻攻之药;采用诸家“王道”,反对攻邪治法,注重固护元气.......

    作者:张治国;李景远;刘理想 刊期: 2017- 11

  • 清代以前拔罐疗法的时代特征

    拔罐疗法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早的拔罐工具为兽角,使用负压原理为水煮罐后形成的负压.两汉时期出现了刺血疗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将针刺与拔罐疗法结合应用,对后世的针罐结合具有很大的启发.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人们开始用削制加工的竹子做成的竹罐来逐渐代替兽角.宋金元时期,拔罐疗法已经逐渐完善,竹罐已经完全替代了兽角,拔罐疗法的名称亦由“角法”变为“吸筒法”,在应用上出现......

    作者:宋新超;郭栋 刊期: 2017- 11

  • 草河车作为重楼和拳参别名的演变过程

    草河车这味药名起源于清代,本应只作为重楼的别名而存在,概因医药分家,且因重楼和拳参用药部位相同,原药材外形颜色相近和功效相似,清代就以拳参冒充过重楼,被误称为蚤休,以至重楼与拳参混用.另外拳参的种植范围要比重楼的种植范围大,产量也优于重楼,长此以往重楼和拳参混用的现象反而被业内同行忽视而默认,这便导致了草河车既是重楼又是拳参的别名.本文旨在从中国历代中药专著中查阅二者别名,正本清源,从发展沿革角度......

    作者:张睿;王玥琦 刊期: 201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