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由河南中医学院主办,定位于科技期刊学术类,以探讨中医药基本理论,报道中医药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成果,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进展有以及河南中医学院各学科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展示河南中医学院学术发展风貌为己任。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出版部门: 《中医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899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1-1411/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国家中医管理局全国优秀期刊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医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4-8999
- 国内刊号:41-1411/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由于中医反映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因此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也具有不同于其它专业英语教学的特征.认识其特征,并且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是目前中医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
作者:申光 刊期: 2004- 01
-
浅谈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中的自我防护
高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与运动水平,防止意外运动损伤的发生,必须重视大学生早晨锻炼、课间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自我防护,尤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场地的选择和运动量、运动强度的适中等.......
作者:郭科伟 刊期: 2004- 01
-
高校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重要性探析
诚信道德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把诚信道德教育引向深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作者:刘金鸽 刊期: 2004- 01
-
血管性痴呆的中医实验研究近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简称VD)的中医实验研究模型主要有4血管阻断法、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法、插线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并降血压法、高脂血症大鼠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等;研究观察指标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对VD模型大、小鼠的行为学,皮质、海马区组织形态学,脑血流量、脑内物质代谢的影响等领域.......
作者:封银曼;龙旭阳;郑攀 刊期: 2004- 01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方法较多,如健脾益气、温胃散寒、清胃益阴法等;根据辨证不同,还可采用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治疗;实验研究结果亦证明复方中药主要通过对HP的抑杀和对其粘附的抑制作用.......
作者:孙靖若 刊期: 2004- 01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概况
概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5年来的临床治疗概况,同时展望了该病在治疗上的发展趋势.......
作者:李小伟;江蓉星;张卫华 刊期: 2004- 01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药内治法研究进展
对近年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内治疗法和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应治其标亦应固其本,活血通络贯穿始终,力争保全肢体.统一诊断疗效标准是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郭勇义;郭胜;王新杰;董德河 刊期: 2004- 01
-
针刺治疗马蹄内翻足的疗效观察
马蹄内翻足有先天性及后天性之别,先天性的内翻足病因不明,近来研究报道与遗传因素、肌肉发育异常、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而后天性内翻足主要继发于脊柱裂、偏瘫、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疾患.因肌肉发育异常引起的以及继发于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的马蹄内翻足,其基本病变是胫前肌、胫后肌、腓肠肌萎缩,内侧韧带短缩而外侧、前方、足背软组织松弛,走路跛行.西医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取得了良好......
作者:董纪强;刘娜;蒋智霞 刊期: 2004- 01
-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辨证施治
慢性肾炎中医总称水肿病,此病常以蛋白尿贯穿疾病的全过程,病机复杂,疗效不理想.近几年我们采用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蛋白尿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略述于下.......
作者:王培香 刊期: 2004- 01
-
疏肝透邪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病机复杂,多证兼夹,分型颇多,但肝郁脾虚兼湿热、瘀阻之证多见,宜疏肝健脾,配以活血祛瘀或凉血散瘀,使疫毒由深出浅,透达外出.......
作者:梁鹤;杨敏 刊期: 2004- 01
动态资讯
- 1 中医传统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2 “上火”科学内涵的文献研究
- 3 郁乐冲剂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 4 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与外周血各组份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5 益气活血方联合PI3K抑制剂Wortmannin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6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 7 慢性前列腺炎相关实验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
- 8 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及分析
- 9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 10 穴位注射配合梅花针治疗小儿植物状态临床研究
- 11 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与对策
- 12 淋巴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分析
- 13 通络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 14 消囊调经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
- 15 补肝汤加减治疗面肌痉挛120例
- 16 体针、头针、电针加刺络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 17 温脾通络开窍方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记忆能力、β-分泌酶的影响
- 18 针刺肩背部结节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上肢麻木临床研究
- 19 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 20 骨疽康膏的质量标准研究